2016年1月15日讯,继苏有朋执导的根据畅销青春小说《左耳》改编的同名电影票房将近5亿之后,热门IP《左耳》又开始了舞台剧和电视剧的开发。昨晚,由光线传媒和至乐汇共同出品制作、雷志龙编剧、饶晓志导演的舞台剧《左耳》在大隐剧院正式上演。原著小说作者饶雪漫看完首演后激动不已,她表示自己在十年前写作这本书的时候,就已经预计到它现在的样子,但没想到舞台剧呈现的这么好,剧本改编的这么好,“一梦十年,这个梦做的如此华丽。”
舞台剧版《左耳》
演出之前,《左耳》原著作者饶雪漫和话剧编剧雷志龙曾举办过一场名为“青春文本的时光漫记”的对谈,对青春文本展开了讨论。围绕着青春文学爱来爱去 电影,两位作者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。饶雪漫说:“我从14岁就开始写小说,《左耳》是我的人生的第33部小说,也是我33岁那一年写的。我写作的时候,没有那么多意图,我只是遵从我内心的想法,去塑造一些我想要塑造的人物。大家会觉得我的人物写得比较立体,是因为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,一直在接触、认识、认知少女的团体,所以大家觉得我‘一直住在十七岁,一直走不掉’。”饶雪漫还说:“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勤奋,大家叫我‘永动机’。人生充满了奇迹爱来爱去 电影,你只要一直往前走,就会遇到想不到的事情,但是重要的是,你要一直往前走,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。”
确实如此,饶雪漫一直在往前走。她首创“图书影像化”的概念,从成千上万学生中海选出书模作为书中的主人公,不仅以图片形式呈现,还为图书配上主题曲、拍摄MV,甚至拍摄成电影,这一举措在青春文学界乃至整个图书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。2014年,首次担任电影编剧的饶雪漫,与首次当导演的苏有朋搭档,与光线传媒合作拍摄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《左耳》。电影版《左耳》剧本定稿,可谓“一波二十六折”——饶雪漫前后“毙掉”了26位编剧,最后不得不亲自出马。最终,电影版《左耳》斩获近5亿票房,如今又推出了话剧版和电视剧版《左耳》。怪不得有人说:“饶雪漫最可怕的事情,就是她想什么都会成真。”但饶雪漫自己却说,“我还蛮不喜欢梦想成真的,我觉得始终离梦想差一厘米吧,这样你才有继续奔跑的理由。”
不过,饶雪漫坦言,自己之前对话剧舞台没有什么了解,也没有太在意和重视,但当她看到雷志龙的剧本时,她十分惊喜:“我对改编很满意,我很惊讶,我没有想到他能写那么好。我觉得舞台剧剧本很难写。看到剧本的时候,我非常惊讶,因为我肯定写不出来。”
在编剧雷志龙的笔下,舞台剧虽然沿袭了原著的故事内容,但在整体架构上做了重大改编,重新调整了叙事的时间线索,但小说中的“金句”——“爱对了是爱情,爱错了是青春”、“能回去的都不叫记忆,能说出道理的都不是爱情”等都被保留,而重新提炼出的“伤痛未愈 青春继续”,也为作品赋予了成长之后重新直面残酷青春的全新角度。编剧雷志龙说:“青春文本的价值在于,很多人看完书以后成长了,离开青春了,但是又有很多新的年轻人重新站在那个十字路口,重新站在那个河流,带着一份书中的回忆成为另外一个自己。”
改编《左耳》话剧剧本时,雷志龙为了激励自己,在书桌前写下了“无敌偶像青春音乐舞台剧——《左耳》”,他回忆道:“改编前,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《左耳》的读后感。豆瓣上有关于《左耳》的几千条评论,我把那些评论全看了一遍,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梳理,把读者喜欢的桥段、痛心的桥段挑出来,这些给了我把握这个剧本的一些方向。”进入正式改编阶段,雷志龙把《左耳》的两本书放在书桌上,都快被他翻毛了。“这个过程很有意思,相当于我自己又在青春的日子重新走了一路,所以这个过程很开心。觉得自己像午夜梦回年轻时。”
昨晚的演出,确实唤起了不少观众的青春记忆,大家为剧中人物的命运唏嘘不止同时,也对自己正在经历或曾经有过的青春感慨万千。有观众说:“本来以为我早已过了青春期,对这种爱来爱去的情节免疫,但结果刚开了开头就想哭。台词很赞,舞台效果更赞,动作设计很有想象力,导演太用心。”还有观众说:“舞台剧比电影好看多了,甚至比原著小说还好看!”观众茜茜说:“左耳,听到的不仅仅是甜言蜜语,还有谎言,还有现实。只有在那样的年纪,我们一生中离纯粹最近的年纪,才会有这样惊心动魄的爱情与体会。《左耳》让我想起,那段我已经离开太久,但偶尔会偷偷怀念的时光。”